63.수화기제(水火旣濟)
旣濟(기제) : 기제는
亨小(형소) : 형통할 것이 적으니,
利貞(이정) : 바르게 함이 이로우니,
初吉終亂(초길종란) : 처음은 길하고 마침은 어지러우니라.
彖曰(단왈) : 단에 이르기를
旣濟亨小者亨也(기제형소자형야) : '기제형'은 작은 것이 형통함이니,
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이정강유정이위당야) : '이정'은 <강>효와 <유>효가 발라서 자리에 마땅함이라.
初吉柔得中也(초길유득중야) : '초길'은 <유>효가 중정을 얻음이요,
終止則亂其道窮也(종지칙란기도궁야) : 마침에 그치면 어지러움은 그 도가 궁함이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水在火上旣濟(수재화상기제) : 물이 불 위에 있는 것이 기제괘의 괘상이니,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군자이사환이예방지) : 군자가 이로써 근심될 것을 생각하여 미리 막느니라.
初九(초구) : 초구는
曳其輪(예기륜) : 그 수레를 끌며
濡其尾无咎(유기미무구) : 그 꼬리를 적시면 허물이 없으리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曳其輪(예기륜) : '예기륜'은
義无咎也(의무구야) : 의리가 허물이 없느니라.
六二(육이) : 육이는
婦喪其茀(부상기불) : 지어미가 그 포장을 잃음이니,
勿逐七日得(물축칠일득) : 좇지 않으면 7일만에 얻으리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七日得(칠일득) : '칠일득'은
以中道也(이중도야) : 중도로써 함이다.
九三(구삼) : 구삼은
高宗(고종) : 고종이
伐鬼方(벌귀방) : 귀방을 쳐서
三年克之(삼년극지) : 삼년만에 이김이니,
小人勿用(소인물용) : 소인은 쓰지 말지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三年克之憊也(삼년극지비야) : '삼년극지'는 곤함이라.
六四(육사) : 육사는
繻有衣(수유의) : 물이 새는데, 천을 가지고
終日戒(종일계) : 종일토록 경계함이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終日戒(종일계) : '종일계'는
有所疑也(유소의야) : 의심하는 바가 있음이라.
九五(구오) : 구오는
東隣殺牛(동린살우) : 동쪽 이웃의 소를 잡음이
不如西隣之禴祭實受其福(부여서린지약제실수기복) : 서쪽 이웃의 간략한 제사로 실제로 복을 받음만 못하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東隣殺牛(동린살우) : '동린살우'가
不如西隣之時也(부여서린지시야) : 서쪽 이웃의 때만 같지 못하니
實受其福(실수기복) : '실수기복'은
吉大來也(길대래야) : 길함이 크게 옴이라.
上六(상육) : 상육은
濡其首厲(유기수려) : 그 머리를 적심이니 위태하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濡其首厲(유기수려) : '유기수려'가
何可久也(하가구야) : 어찌 오래할 수 있으리오
【傳】 旣濟 序卦 有過物者 必濟 故受之以旣濟. 能過於物 必可以濟 故小過之後 受之以旣濟也. 爲卦 水在火上 水火相交則爲用矣 各當其用 故爲旣濟. 天下萬事 已濟之時也.
旣濟, 亨이 小니 利貞하니 初吉코 終亂하리라.
【傳】 旣濟之時 大者 旣已亨矣 小者 尙有亨也. 雖旣濟之時 不能无小未亨也. 小字在下 語當然也 若言小亨則爲亨之小也. 利貞 處旣濟之時 利在貞固以守之也. 初吉 方濟之時也. 終亂 濟極則反也.
【本義】 旣濟 事之旣成也. 爲卦 水火相交 各得其用. 六爻之位 各得其正 故爲旣濟. 亨小 當爲小亨 大抵此卦及六爻占辭 皆有警戒之意 時當然也.
彖曰, 旣濟亨은 小者 亨也니
【本義】 濟 下疑 脫小字.
利貞은 剛柔 正而位當也일새라.
【傳】 旣濟之時 大者固已亨矣 唯有小者 亨也 時旣濟矣. 固宜貞固以守之. 卦才 剛柔 正當其位 當位者 其常也 乃正固之義 利於如是之貞也. 陰陽各得正位 所以爲旣濟也.
【本義】 以卦體 言.
初吉은 柔得中也오
【傳】 二 以柔順文明而得中 故能成旣濟之功. 二居下體 方濟之初也而又善處 是以吉也.
【本義】 指六二.
終止則亂은 其道 窮也라.
【傳】 天下之事 不進則退 无一定之理. 濟之終 不進而止矣 无常止也 衰亂至矣. 蓋其道 已窮極也. 九五之才 非不善也 時極道窮 理當必變也. 聖人 至此奈何. 曰唯聖人 爲能通其變於未窮 不使至於極也 堯舜是也 故有終而无亂.
象曰, 水在火上이 旣濟니 君子 以思患而豫防之하니라.
【傳】 水火旣交 各得其用 爲旣濟. 時當旣濟 唯慮患害之生 故思而豫防 使不至於患也. 自古天下 旣濟而致禍亂者 蓋不能思慮而豫防也.
初九, 曳其輪하며 濡其尾면 无咎리라.
【傳】 初 以陽居下 上應於四 又火體 其進之志 銳也. 然時旣濟矣. 進不已則及於悔咎 故曳其輪濡其尾 乃得无咎. 輪 所以行 倒曳之 使不進也. 獸之涉水 必揭其尾 濡其尾則不能濟 方旣濟之初 能止其進 乃得无咎 不知已則至於咎也.
【本義】 輪 在下 尾 在後 初之象也. 曳輪則車不前 濡尾則狐不濟. 旣濟之初 謹戒如是 无咎之道. 占者如是則无咎矣.
象曰, 曳其輪은 義无咎也니라.
【傳】 旣濟之初而能止其進則不至於極 其義自无咎也.
六二, 婦喪其茀이니 勿逐하면 七日에 得하리라.
【傳】 二 以文明中正之德 上應九五剛陽中正之君 宜得行其志也. 然五 旣得尊位 時已旣濟 无復進而有爲矣 則於在下賢才 豈有求用之意 故二不得遂其行也. 自古旣濟而能用人者鮮矣. 以唐太宗之用言 尙怠於終 況其下者乎. 於斯時也 則剛中 反爲中滿. 坎離 乃爲相戾矣. 人能識時知變則可以言易矣. 二 陰也 故以婦言. 茀 婦人出門以自蔽者也 喪其茀則不可行矣. 二 不爲五之求用則不得行 如婦之喪茀也. 然中正之道 豈可廢也 時過則行矣. 逐者 從物也 從物則失其素守 故戒勿逐. 自守不失則七日 當復得也. 卦有六位 七則變矣. 七日得 謂時變也. 雖不爲上所用 中正之道 无終廢之理 不得行於今 必行於異時也 聖人之勸戒深矣.
【本義】 二 以文明中正之德 上應九五剛陽中正之君 宜得行其志而九五 居旣濟之時 不能下賢以行其道 故二有婦喪其茀之象. 茀 婦車之蔽 言失其所以行也 然中正之道 不可終廢 時過則行矣 故又有勿逐而自得之戒.
象曰, 七日得은 以中道也라.
【傳】 中正之道 雖不爲時所用 然无終不行之理 故喪茀七日 當復得 謂自守其中 異時必行也 不失其中則正矣.
九三, 高宗이 伐鬼方하야 三年克之니 小人勿用이니라.
【傳】 九三 當旣濟之時 以剛居剛 用剛之至也. 旣濟而用剛如是 乃高宗 伐鬼方之事 高宗必商之高宗 天下之事 旣濟而遠伐暴亂也. 威武 可及而以救民爲心 乃王者之事也 唯聖賢之君則可 若騁威武 忿不服 貪土地則殘民肆欲也. 故戒不可用小人 소인爲之則以貪忿私意也 非貪忿則莫肯爲也. 三年克之 見其勞憊之甚 聖人因九三 當旣濟而用剛 發此義以示人 爲法爲戒 豈淺見 所能及也.
【本義】 旣濟之時 以剛居剛 高宗伐鬼方之象也 三年克之 言其久而後克. 戒占者 不可輕動之意 小人勿用 占法 與師上六 同.
象曰, 三年克之는 憊也라.
【傳】 言憊 以見其事之至難 在高宗爲之則可 无高宗之心則貪忿以殃民也.
六四, 繻에 有衣袽코 終日戒니라.
【傳】 四 在濟卦而水體 故取舟爲義. 四 近君之位 當其任者也. 當旣濟之時 以防患慮變 爲急. 繻 當作濡 謂滲漏也. 舟有罅漏則塞以衣袽 有衣袽以備濡漏. 又終日戒懼不怠 慮患當如是也. 不言吉 方免於患也. 旣濟之時 免患則足矣 豈復有加也.
【本義】 旣濟之時 以柔居柔 能預備而戒懼者也 故其象如此. 程子曰 繻 當作濡 衣袽 所以塞舟之罅漏.
象曰, 終日戒는 有所疑也니라.
【傳】 終日戒懼 常疑患之將至也. 處旣濟之時 當畏愼 如是也.
九五, 東鄰殺牛 不如西鄰之禴祭 實受其福이니라.
【傳】 五 中實 孚也. 二 虛中 誠也. 故皆取祭祀爲義. 東鄰 陽也 謂五. 西鄰 陰也 謂二. 殺牛 盛祭也. 禴 薄祭也 盛不如薄者 時不同也. 二五 皆有孚誠中正之德. 二 在濟下 尙有進也 故受福. 五 處濟極 无所進矣 以至誠中正 守之 苟未至於反耳. 理无極而終不反者也 已至於極 雖善處 无如之何矣. 故爻象 唯言其時也.
【本義】 東 陽. 西 陰. 言九五 居尊而時已過 不如六二之在下而始得時也. 又當文王與紂之事 故其象占如此. 彖辭 初吉終亂 亦此意也.
象曰, 東鄰殺牛 不如西鄰之時也니 實受其福은 吉大來也라.
【傳】 五之才德 非不善 不如二之時也. 二 在下 有進之時 故中正而孚則其吉大來 所謂受福也. 吉大來者 在旣濟之時 爲大來也 亨小初吉 是也.
上六, 濡其首라 厲하니라.
【傳】 旣濟之極 固不安而危也. 又陰柔 處之而在險體之上 坎爲水 濟亦取水義 故言其窮 至於濡首 危可知也. 旣濟之終而小人處之 其敗壞 可立而待也.
【本義】 旣濟之極 險體之上而以陰柔處之 爲狐涉水而濡其首之象 占者不戒 危之道也.
象曰, 濡其首厲 何可久也리오.
【傳】 旣濟之窮 危至於濡首 其能長久乎.
'▒ 역경자료실 ▒'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음양오행의 원리 (陰陽五行의 原理) (0) | 2007.05.03 |
---|---|
64.화수미제(火水未濟) (0) | 2007.05.03 |
62.뇌산소과(雷山小過) (0) | 2007.05.03 |
61.풍택중부(風澤中孚) (0) | 2007.05.03 |
60.수택절(水澤節) (0) | 2007.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