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간위산(艮爲山)
艮其背(간기배) : 그 등에 그치면
不獲其身(부획기신) : 그 몸을 얻지 못하며,
行其庭(행기정) : 그 뜰에 행하여도
不見其人(부견기인) : 그 사람을 보지 못하여
无咎(무구) : 허물이 없으리라.
彖曰(단왈) : 단에 이르기를
艮止也(간지야) : <간>은 그침이니,
時止則止(시지칙지) : 때가 그칠 때면 그치고
時行則行(시행칙행) : 때가 행할 때면 행하여,
動靜不失其時(동정부실기시) : 움직이며 그침에 때를 잃지 아니함이
其道光明(기도광명) : 그 도가 광명하니
艮其止止其所也(간기지지기소야) : '간기지'는 그곳에 그침이라.
上下敵應(상하적응) : 상하가 적응하여
不相與也(부상여야) : 서로 더불지 못하니
是以(시이) : 이로써
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부획기신행기정부견기인무구야) : 자신을 추구하는 일에서 얻는 바도 없고 뜰을 거닐어도 그 사람을 보지 못하니 허물은 없으리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兼山艮(겸산간) : 산이 아울러 있는 것이 간괘의 괘상이니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군자이사부출기위) : 군자는 생각을 그 자리에서 벗어나지 아니하느니라.
初六(초육) : 초육은
艮其趾无咎(간기지무구) : 그 발꿈치에 그치면 허물이 없으니,
利永貞(이영정) : 길이 바르게 함이 이로우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艮其趾(간기지) : '간기지'는
未失正也(미실정야) : 바름을 잃지 아니함이라.
六二(육이) : 육이는
艮其腓(간기비) : 그 장딴지에 그침이니,
不拯其隨(불증기수) : 구원하지 못하고 따르는 자라.
其心不快(기심부쾌) : 그 마음이 유쾌하지 아니하도다.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不拯其隨(불증기수) : '불증기수'는
未退聽也(미퇴청야) : 물러나 듣지 아니함이라.
九三(구삼) : 구삼은
艮其限(간기한) : 그 허리에 그치니
列其夤(열기인) : 등뼈가 찢어지는 듯하고
厲薰心(열기려훈심) : 불안한 생각에 마음이 찌는 듯 하다.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艮其限(간기한) : 그 허리에 그치니
危薰心也(위훈심야) : 위태로움에 마음이 찐다.
六四(육사) : 육사는
艮其身(간기신) : 그 몸에 그침이니
无咎(무구) : 허물이 없느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艮其身(간기신) : '간기신'은
止諸躬也(지제궁야) : 그 몸에 그침이라.
六五(육오) : 육오는
艮其輔(간기보) : 그 중간에 그침이라.
言有序(언유서) : 말이 차례가 있음이니
悔亡(회망) : 후회가 없으리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艮其輔(간기보) : '간기보'는
以中正也(이중정야) : 중정하여 바름이라.
上九(상구) : 상구는
敦艮吉(돈간길) : 도타웁게 그침이니 길하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敦艮之吉(돈간지길) : '돈간지길'은
以厚終也(이후종야) : 도탑게 함으로써 마침이라
【傳】 艮 序卦 震者 動也.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 故受之以艮. 艮者 止也. 動靜相因 動則有靜 靜則有動 物无常動之理 艮所以次震也. 艮者 止也. 不曰止者 艮 山之象 有安重堅實之意 非止義 可盡也. 乾坤之交 三索而成艮. 一陽 居二陰之上 陽 動而上進之物 旣至於上則止矣. 陰者 靜也 上止而下靜 故爲艮也. 然則與畜止之義 何異. 曰畜止者 制畜之義 力止之也. 艮止者 安止之義 止其所也.
艮其背면 不獲其身하며 行其庭하야도 不見其人하야 无咎리라
【傳】 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 動於欲也. 欲牽於前而求其止 不可得也. 故艮之道 當艮其背 所見者 在前而背 乃背之 是所不見也. 止於所不見則无欲以亂其心而止 乃安 不獲其身 不見其身也 謂忘我也 无我則止矣. 不能无我 无可止之道 行其庭不見其人 庭除之間 至近也. 在背則雖至近不見 謂不交於物也. 外物不接 內欲不萌 如是而止 乃得止之道 於止爲无咎也.
【本義】 艮 止也. 一陽 止於二陰之上 陽自下升 極上而止也. 其象爲山 取坤地而隆其上之狀 亦止於極而不進之意也. 其占則必能止于背而不有其身 行其庭而不見其人 乃无咎也. 蓋身 動物也 唯背爲止 艮其背則止於所當止也. 止於所當止則不隨身而動矣 是不有其身也. 如是則雖行於庭除有人之地 而亦不見其人矣. 蓋艮其背而不獲其身者 止而止也. 行其庭而不見其人者 行而止也. 動靜 各止其所而皆主夫靜焉 所以得无咎也.
彖曰, 艮은 止也니 時止則止하고 時行則行하고 動靜不失其時 其道 光明이니
【傳】 艮爲止 止之道 唯其時 行止動靜 不以時則妄也. 不失其時則順理而合義 在物爲理 處物爲義 動靜合理義 不失其時也 乃其道之光明也. 君子所貴乎時 仲尼行止久速是也. 艮體篤實 有光明之義.
【本義】 此釋卦名. 艮之義則止也. 然行止 各有其時 故時止而止 止也 時行而行 亦止也. 艮體篤實 故又有光明之義. 大畜於艮 亦以輝光言之.
艮其止는 止其所也일새라
【傳】 艮 其止謂止之而止也. 止之而能止者 由止得其所也. 止而不得其所則无可止之理. 夫子 曰於止 知其所止 謂當止之所也. 夫有物 必有則 父止於慈 子止於孝 君止於仁 臣止於敬 萬物庶事 莫不各有其所 得其所則安 失其所則悖 聖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 非能爲物作則也. 唯止之 各於其所而已.
上下 敵應하야 不相與也일새
【傳】 以卦才言也. 上下二體 以敵相應 无相與之義. 陰陽相應則情通而相與 乃以其敵 故不相與也. 不相與則相背 爲艮其背 止之義也.
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라
【傳】 相背 故不獲其身不見其人 是以能止 能止則无咎也.
【本義】 此釋卦辭 易背爲止 以明背卽止也. 背者 止之所也. 以卦體言 內外之卦 陰陽敵應而不相與也. 不相與則內不見己 外不見人而无咎矣. 晁氏云艮其止 當依卦辭 作背.
象曰, 兼山이 艮이니 君子 以하야 思不出其位하니라
【傳】 上下 皆山 故爲兼山. 此而幷彼爲兼 謂重復也 重艮之象也. 君子 觀艮止之象而思安所止 不出其位也. 位者 所處之分也. 萬事 各有其所 得其所則止而安 若當行而止 當速而久 或過或不及 皆出其位也 況踰分非據乎.
初六, 艮其趾라 无咎하니 利永貞하니라
【傳】 六 在最下 趾之象. 趾 動之先也. 艮其趾 止於動之初也. 事止於初 未至失正 故无咎也. 以柔處下 當趾之時也 行則失其正矣 故止乃无咎. 陰柔 患其不能常也 不能固也. 故方止之初 戒以利在常永貞固則不失止之道也.
【本義】 以陰柔 居艮初 爲艮趾之象 占者如之則无咎而又以其陰柔 故又戒其利永貞也.
象曰, 艮其趾는 未失正也라
【傳】 當止而行 非正也. 止之於初 故未至失正. 事止於始則易而未至於失也.
六二, 艮其腓니 不拯其隨라 其心不快로다
【傳】 六二 居中得正 得止之道者也 上无應援 不獲其君矣. 三 居下之上 成止之主 主乎止者也. 內剛而失中 不得止之宜 剛止於上 非能降而下求. 二 雖有中正之德 不能從也. 二之行止 係乎所主 非得自由 故爲腓之象 股動則腓隨 動止 在股而不在腓也. 二旣不得以中正之道 拯救三之不中則必勉而隨之 不能拯而唯隨也. 雖咎不在己 然豈其所欲哉 言不聽道不行也 故其心不快 不得行其志也. 士之處高位則有拯而无隨 在下位則有當拯 有當隨 有拯之不得而後 隨.
【本義】 六二 居中得正 旣止其腓矣. 三爲限則腓所隨也而過剛不中 以止乎上 二雖中正而體柔弱 不能往而拯之 是以其心不快也. 此爻占在象中 下爻放此.
象曰, 不拯其隨는 未退聽也일새라
【傳】 所以不拯之而唯隨者 在上者 未能下從也. 退聽 下從也.
【本義】 三 止乎上 亦不肯退而聽乎二也.
九三, 艮其限이라 列其夤이니 厲 薰心이로다
【傳】 限 分隔也. 謂上下之際 三 以剛居剛而不中 爲成艮之主 決止之極也. 己在下體之上而隔上下之限 皆爲止義 故爲艮其限 是確乎止而不復能進退者也. 在人身 如列其夤 夤 膂也. 上下之際也 列絶其夤則上下 不相從屬 言止於下之堅也. 止道 貴乎得宜 行止 不能以時而定於一. 其堅强如此則處世乖戾 與物睽絶 其危甚矣. 人之固止一隅而擧世 莫與宜者則艱蹇忿畏 焚撓其中 豈有安裕之理. 厲薰心 謂不安之勢 薰爍其中也.
【本義】 限 身上下之際 卽腰胯也. 夤 膂也. 止于腓則不進而已. 九三 以過剛不中 當限之處而艮其限 則不得屈伸而上下判隔 如列其夤矣. 危厲薰心 不安之甚也.
象曰, 艮其限이라 危 薰心也라
【傳】 謂其固止不能進退 危懼之慮 常薰爍其中心也.
六四, 艮其身이니 无咎니라
【傳】 四 大臣之位 止天下之當止者也. 以陰柔而不遇剛陽之君 故不能止物 唯自止其身則可无咎 所以能无咎者 以止於正也. 言止其身无咎則見其不能止物 施於政則有咎矣 在上位而僅能善其身 无取之甚也.
【本義】 以陰居陰 時止而止 故爲艮其身之象而占得无咎也.
象曰 艮其身은 止諸躬也라
【傳】 不能爲天下之止 能止於其身而已 豈足稱大臣之位也.
六五, 艮其輔라 言有序니 悔亡하리라
【傳】 五 君位 艮之主也. 主天下之止者也而陰柔之才 不足以當此義 故止以在上 取輔義言之 人之所當愼而止者 唯言行也. 五 在上 故以輔言. 輔 言之所由出也. 艮於輔則不妄出而有序也. 言輕發而无序則有悔 止之於輔則悔亡也. 有序 中節 有次序也. 輔與頰舌 皆言所由出而輔在中 艮其輔 謂止於中也.
【本義】 六五 當輔之處 故其象如此而其占悔亡也. 悔 謂以陰居陽.
象曰, 艮其輔는 以中으로 正也라
【傳】 五之所善者 中也. 艮其輔 謂止於中也. 言以得中爲正 止之於輔 使不失中 乃得正也.
【本義】 正字 羨文 叶韻 可見.
上九, 敦艮이니 吉하니라
【傳】 九 以剛實 居上而又成艮之主 在艮之終 止之至堅篤者也. 敦 篤實也. 居止之極 故不過而爲敦 人之止 難於久終 故節或移於晩 守或失於終 事或廢於久 人之所同患也. 上九 能敦厚於終 止道之至善 所以吉也. 六爻之德 唯此爲吉.
【本義】 以陽剛 居止之極 敦厚於止者也.
象曰, 敦艮之吉은 以厚終也일새라
【傳】 天下之事 唯終守之爲難 能敦於止 有終者也. 上之吉 以其能厚於終也.
'▒ 역경자료실 ▒'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54.뇌택귀매(雷澤歸妹) (0) | 2007.05.03 |
---|---|
53.풍산점(風山漸) (0) | 2007.05.03 |
51.진위뇌(震爲雷) (0) | 2007.05.03 |
50.화풍정(火風鼎) (0) | 2007.05.03 |
49.택화혁(澤火革) (0) | 2007.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