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풍뢰익(風雷益)
益(익) : <익>은
利有攸往(이유유왕) : 가는 바를 둠이 이로우며,
利涉大川(이섭대천) : 큰 내를 건너는 것이 이로우니라.
彖曰(단왈) : 단에 이르기를
益損上益下(익손상익하) : <익>은 위를 덜어 아래에 더함이니
民說无疆(민열무강) : 백성의 기뻐함이 지경이 없음이요,
自上下下(자상하하) : 위로부터 아래로 내리니
其道大光(기도대광) : 그 도가 크게 빛남이니라.
利有攸往(이유유왕) : '이유유왕'은
中正有慶(중정유경) : 중정하고 바르게 하여 경사가 있음이요,
利涉大川(이섭대천) : '이섭대천'은
木道乃行(목도내행) : <목도>가 이에 행함이라.
益動而巽(익동이손) : <익>은 움직이고 겸손해서
日進无疆(일진무강) : 날로 나아감이 지경이 없으며,
天施地生(천시지생) : 하늘이 베풀고 땅이 낳아서
其益无方(기익무방) : 그 더함이 방소가 없으니,
凡益之道(범익지도) : 무릇 <익>의 도가
與時偕行(여시해행) : 때와 더불어 함께 행하느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風雷益(풍뢰익) : 바람과 우뢰가 익괘의 상이니
君子以見善則遷(군자이견선칙천) : 군자가 이로써 착한 것을 보면 옮기고
有過則改(유과칙개) : 허물이 있으면 고치느리라
初九(초구) : 초구는
利用爲大作(이용위대작) : 크게 짓는 것이 이로우니,
元吉无咎(원길무구) : 크게 길하여야 허물이 없으리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元吉无咎(원길무구) : '원길무구'는
下不厚事也(하부후사야) : 아래가 두터운 일을 못함이라.
六二(육이) : 육이는
或益之十朋之(혹익지십붕지) : 혹 더하면 열벗이라.
龜弗克違(귀불극위) : 거북도 능히 어기지 아니하나
永貞吉(영정길) : 길이 바르게 하면 길하니,
王用享于帝吉(왕용향우제길) : 왕이 써 상제께 제사지내더라도 길하리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或益之(혹익지) : '혹익지'는
自外來也(자외래야) : 밖으로부터 옴이라.
六三(육삼) : 육삼은
益之用凶事无咎(익지용흉사무구) : 더함을 흉한일에 씀엔 허물이 없거니와,
有孚中行告公用圭(유부중행고공용규) : 믿음을 두고 중도를 행하여야 <공>에 고하여 규를 쓰듯하리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益用凶事(익용흉사) : '익용흉사'는
固有之也(고유지야) : 굳게 둠이라.
六四(육사) : 육사는
中行告公從(중행고공종) : 중도로 행하면 <공>에 고해서 좇게 하리니,
利用爲依 遷國(利用爲依 천국) : 의지하며 나라를 옮기는 것이 이로우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告公從(고공종) : '고공종'은
以益志也(이익지야) : 더하려는 뜻으로 써라.
九五(구오) : 구오는
有孚惠心(유부혜심) : 믿음을 두어 마음을 은혜롭게 함이라.
勿問元吉(물문원길) : 묻지 않아도 크게 길하니,
有孚惠我德(유부혜아덕) : 믿음을 두어 내덕을 은혜롭게 여기리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有孚惠心(유부혜심) : '유부혜심'은
勿問之矣(물문지의) : 물을 것도 없으며,
惠我德(혜아덕) : '혜아덕'은
大得志也(대득지야) : 크게 뜻을 얻음이라.
上九(상구) : 상구는
莫益之(막익지) : 더하는 이가 없느니라.
或擊之(혹격지) : 혹 치리니,
立心勿恒凶(입심물항흉) : 마음을 세워 항상 하지 못하니 흉하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莫益之(막익지) : '막익지'는
偏辭也(편사야) : 편벽하다는 말이요,
或擊之(혹격지) : '혹격지'는
自外來也(자외래야) : 밖으로부터 옴이라
【傳】 益 序卦 損而不已必益 故受之以益 盛衰損益 如循環 損極必益 理之自然 益所以繼損也. 爲卦 巽上震下 雷風二物 相益者也. 風烈則雷迅 雷激則風怒 兩相助益 所以爲益 此以象言也. 巽震二卦 皆由下變而成 陽變而爲陰者 損也. 陰變而爲陽者 益也. 上卦損而下卦益 損上益下 損以爲益 此以義言也. 下厚則上安 故益下 爲益.
益은 利有攸往하며 利涉大川하니라
【傳】 益者 益於天下之道也 故利有攸往 益之道 可以濟險難 利涉大川也.
【本義】 益 增益也. 爲卦 損上卦初畫之陽 益下卦初畫之陰 自上卦而下於下卦之下 故爲益 卦之九五六二 皆得中正 下震上巽 皆木之象 故其占 利有所往而利涉大川也.
彖曰, 益은 損上益下하니 民說无疆이요 自上下下하니 其道 大光이라
【傳】 以卦義與卦才言也 卦之爲益 以其損上益下也. 損於上而益下則民說之无疆 謂无窮極也. 自上而降己以下下 其道之大光顯也. 陽下居初 陰上居四 爲自上下下之義.
【本義】 以卦體 釋卦名義.
利有攸往은 中正하야 有慶이요
【傳】 五以剛陽中正 居尊位 二復以中正應之. 是以中正之道 益天下 天下受其福慶也.
利涉大川은 木道 乃行이라
【傳】 益之爲道 於平常无事之際 其益猶小 當艱危險難則所益至大 故利涉大川也. 於濟艱險 乃益道大行之時也. 益 誤作木 或以爲上巽下震 故云木道 非也.
【本義】 以卦體卦象 釋卦辭.
益은 動而巽하야 日進无疆하며
【傳】 又以二體言 卦才 下動而上巽 動而巽也. 爲益之道 其動巽順於理則其益日進 廣大无有疆限也. 動而不順於理 豈能成大益也.
天施地生하야 其益이 无方하니
【傳】 以天地之功 言益道之大 聖人體之 以益天下也. 天道資始 地道生物 天施地生 化育萬物 各正性命 其益可謂无方矣. 方 所也. 有方所則有限量. 无方 謂廣大无窮極也. 天地之益萬物 豈有窮際乎.
凡益之道 與時偕行하니라
【傳】 天地之益 无窮者 理而已矣 聖人利益天下之道 應時順理 與天地合 與時偕行也.
【本義】 動巽 二卦之德 乾下施坤上生 亦上文卦體之義 又以此極言 贊益之大.
象曰, 風雷 益이니 君子 以하야 見善則遷하고 有過則改하니라
【傳】 風烈則雷迅 雷激則風怒 二物 相益者也. 君子 觀風雷相益之象而求益於己 爲益之道 无若見善則遷 有過則改也. 見善能遷則可以盡天下之善 有過能改則无過矣 益於人者 无大於是.
【本義】 風雷之勢 交相助益 遷善改過 益之大者而其相益 亦猶是也.
初九, 利用爲大作이니 元吉이라야 无咎니라
【傳】 初九 震動之主 剛陽之盛也. 居益之時 其才足以益物 雖居至下而上有六四之大臣 應於己. 四 巽順之主 上能巽於君 下能順於賢才也. 在下者 不能有爲也 得在上者 應從之則宜以其道 輔於上 作大益天下之事 利用爲大作也. 居下而得上之用 以行其志 必須所爲大善而吉 則无過咎 不能元吉則不唯在己有咎 乃累乎上 爲上之咎也 在至下而當大任 小善不足以稱也 故必元吉然後 得无咎.
【本義】 初雖居下 然當益下之時 受上之益者也 不可徒然无所報效 故利用爲大作 必元吉然後 得无咎.
象曰, 元吉无咎는 下 不厚事也일새라
【傳】 在下者 本不當處厚事 厚事 重大之事也 以爲在上所任 所以當大事 必能濟大事而致元吉 乃爲无咎 能致元吉則在上者 任之爲知人 己當之爲勝任 不然則上下 皆有咎也.
【本義】 下 本不當任厚事 故不如是 不足以塞咎也.
六二, 或益之면 十朋之龜도 弗克違나 永貞이면 吉하니 王用享于帝라도 吉하리라
【傳】 六二 處中正而體柔順 有虛中之象 人 處中正之道 虛其中以求益而能順從天下 孰不願告而益之 孟子曰夫苟好善則四海之內 皆將輕千里而來 古之以善 夫滿則不受 虛則來物 理自然也 故或有可益之事則衆朋 助而益之. 十者 衆辭 衆人所是 理之至當也. 龜者 占吉凶辨是非之物 言其至是 龜不能違也. 永貞吉 就六二之才而言 二 中正虛中 能得衆人之益者也 然而質本陰柔 故戒在常永貞固則吉也. 求益之道 非永貞則安能守也. 損之六五 十朋之則元吉者 蓋居尊自損 應下之剛 以柔而居剛 柔爲虛受 剛爲固守 求益之至善 故元吉也. 六二 虛中求益 亦有剛陽之應而以柔居柔 疑益之未固也 故戒能常永貞固則吉也. 王用享于帝吉 如二之虛中而能永貞 用以享上帝 猶當獲吉 況與人接物 其意有不通乎. 求益於人 有不應乎 祭天 天子之事 故云王用也.
【本義】 六二 當益下之時 虛中處下 故其象占 與損六五同 然爻位 皆陰故 以永貞爲戒 以其居下而受上之益 故又爲卜郊之吉占.
象曰, 或益之는 自外來也라
【傳】 旣中正虛中 能受天下之善而固守則有有益之事 衆人 自外來益之矣 或曰自外來 豈非謂五乎. 曰如二之中正虛中 天下孰不願益之 五爲正應 固在其中矣.
【本義】 或者 衆无定主之辭.
六三, 益之用凶事엔 无咎어니와 有孚中行이라야 古公用圭리라
【傳】 三 居下體之上 在民上者也 乃守令也. 居陽應剛 處動之極 居民上而剛決 果於爲益者也 果於爲益 用之凶事則无咎 凶事 謂患難非常之事. 三 居下之上 在下 當承禀於上 安得自任 擅爲益乎. 唯於患難非常之事則可量宜應卒 奮不顧身 力庇其民 故无咎也. 下專自任 上必忌疾 雖當凶難以義在可爲 然必有其孚誠而所爲 合於中道則誠意 通於上而上 信與之矣. 專爲而无爲上愛民之至誠 固不可也. 雖有誠意而所爲 不合中行 亦不可也. 圭者 通信之物. 禮云大夫 執圭而使 所以申信也. 凡祭祀朝聘 用圭玉 所以通達誠信也. 有誠孚而得中道則能使上信之 是猶告公上 用圭玉也 其孚 能通達於上矣. 在下而有爲之道 固當有孚中行. 又三 陰爻而不中 故發此義 或曰三乃陰柔 何得反以剛果任事 爲義. 曰三 質雖本陰 然其居陽 乃自處以剛也. 應剛 乃志在乎剛也. 居動之極 剛果於行也 以此行益 非剛果而何. 易 以所勝爲義 故不論其本質也.
【本義】 六三 陰柔不中不正 不當得益者也. 然當益下之時 居下之上 故有益之以凶事者. 蓋警戒震動 乃所以益之也. 占者如此然後 可以无咎. 又戒以有孚中行而告公用圭也. 用圭 所以通信.
象曰, 益用凶事는 固有之也일새라
【傳】 六三 益之獨可用於凶事者 以其固有之也 謂專固自任其事也. 居下 當禀承於上 乃專任其事. 唯救民之凶災 拯時之艱急則可也. 乃處急難變故之權宜 故得无咎 若平時則不可也.
【本義】 益用凶事 欲其困心衡慮而固有之也.
六四, 中行이면 告公從하리니 利用爲依며 遷國이니라
【傳】 四 當益時 處近君之位 居得其正 以柔巽輔上而下順應於初之剛陽 如是可以益於上也. 唯處不得其中而所應又不中 是不足於中也 故云若行得中道則可以益於君上 告於上而獲信從矣. 以柔巽之體 非有剛特之操 故利用爲依遷國. 爲依 依附於上也. 遷國 順下而動也. 上依剛中之君而致其益 下順剛陽之才 以行其事 利用如是也. 自古國邑 民不安其居則遷 遷國者 順下而動也.
[本義」 三四 皆不得中 故皆以中行爲戒 此言以益下 爲心而合於中行則告公而見從矣. 傳曰周之東遷 晉鄭焉依. 蓋古者 遷國以益下 必有所依然後能立 此爻又爲遷國之吉占也.
象曰, 告公從은 以益志也라
【傳】 爻辭 但云得中行則告公而獲從象 復明之曰告公而獲從者 告之以益天下之志也. 志苟在於益天下 上必信而從之 事君者 不患上之不從 患其志之不誠也.
九五, 有孚惠心이라 勿問하야도 元吉하니 有孚하야 惠我德하리라
【傳】 五 剛陽中正 居尊位 又得六二之中正相應 以行其益 何所不利 以陽實在中 有孚之象也. 以九五之德之才之位而中心至誠 在惠益於物 其至善大吉 不問可知 故云勿問元吉. 人君居得致之位 操可致之權 苟至誠益於天下 天下受其大福 其元吉 不假言也. 有孚惠我德 人君至誠益於天下 天下之人 无不至誠愛戴 以君之德澤 爲恩惠也.
【本義】 上有信以惠于下則下亦有信以惠於上矣 不問而元吉可知.
象曰, 有孚惠心이라 勿問之矣며 惠我德이 大得志也라
【傳】 人君 有至誠惠益天下之心 其元吉 不假言也 故云勿問之矣. 天下 至誠懷吾德 以爲惠 是其道大行 人君之志得矣.
上九, 莫益之라 或擊之리니 立心勿恒이니 凶하니라
【傳】 上 居无位之地 非行益於人者也. 以剛處益之極 求益之甚者也. 所應者陰 非取善自益者也. 利者 衆人所同欲也. 專欲益己 其害大矣. 欲之甚則昏蔽而忘義理 求之極則侵奪而致仇怨 故夫子 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孟子 謂先利則不奪不厭 聖賢之深戒也. 九 以剛而求益之極 衆人所共惡 故无益之者而或攻擊之矣. 立心勿恒凶 聖人 戒人存心不可專利 云勿恒 如是凶之道也 所當速改也.
【本義】 以陽居益之極 求益不已 故莫益而或擊之. 立心勿恒 戒之也.
象曰, 莫益之는 偏辭也오 或擊之는 自外來也라
【傳】 理者 天下之至公 利者 衆人所同欲 苟公其心 不失其正理則與衆同利 无侵於人 人亦欲與之 若切於好利 蔽於自私 求自益以損於人則人亦與之力爭 故莫肯益之而有擊奪之者矣. 云莫益之者 非有偏己之辭也 苟不偏己 合於公道則人亦益之 何爲擊之乎. 旣求益於人 至於甚極則人皆惡而欲攻之 故擊之者 自外來也. 人爲善則千里之外應之. 六二 中正虛己 益之者 自外而至是也. 苟爲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 上九 求益之極 擊之者 自外而至是也 繫辭曰君子 安其身而後動 易其心而後語 定其交而後求 君子修此三者 故全也. 危以動 則民不與也 懼以語 則民不應也. 无交而求 則民不與也. 莫之與 則傷之者至矣 易曰莫益之 或擊之 立心勿恒凶 君子言動與求 皆以其道 乃完善也 不然則取傷而凶矣.
【本義】 莫益之者 猶從其求益之偏辭而言也 若究而言之則又有擊之者矣.
'▒ 역경자료실 ▒'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44.천풍구(天風姤) (0) | 2007.05.03 |
---|---|
43.택천쾌(澤天夬) (0) | 2007.05.03 |
41.산택손(山澤損) (0) | 2007.05.03 |
40.뇌수해(雷水解) (0) | 2007.05.03 |
39.수산건(水山蹇) (0) | 2007.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