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 固有廢於前, 而擧於後者, 亦有屈於一時, 而伸於萬世者, 特視其事之是非當否而已。 是故人情之所不能安者, 則不可以事在久遠, 而有所廢沮, 天理之所不容泯者, 則不可以祖宗之所未行, 而有所持難。 此事理之明甚, 歷代之通誼也。 今者神德王后陵廟之議, 大臣已發其端, 而聖明亦且有感於其言矣。 園陵之制, 置官備物, 將比諸陵, 聖人廣孝, 孰不欽仰。 但伏聞筵中, 聖上以廟祀一節, 尙有持難之意。 臣等伏念神德王后當神懿王后上賓之後, 値聖祖化家爲國之日, 受天子之誥命, 崇一國之母儀, 正位中壼, 積有年紀, 今以先儒李穡所撰定陵碑考之, 亦曰先娶某氏, 後娶某氏, 非有元次之別, 而權近所撰《興天寺碑》, 亦可見其受封正位之實狀矣。 且《龍飛御天歌》, 成於世宗朝, 而亦書以神德王后, 則位號之未替, 此又明驗, 豈待更有考據, 而後可知哉? 至於昇遐之後, 上號獻諡, 不廢於禮官, 享祀儀祝, 猶存於香室, 太宗大王親傳香祝, 其位號祝式之尊隆, 到今不替, 園陵石物之備設, 亦極崇奉。 生爲正妃, 沒膺尊號, 受命於中朝, 配體於聖祖, 則獨不配食於太廟者, 豈非拂於人情、乖於天理, 而爲聖朝之闕典, 千古之遺恨也。 宣廟朝辛巳年間, 大臣三司, 亦且建請, 而縟禮未擧, 事固有待, 此誠聖朝今日之責也。 昭陵之復, 經歷累朝, 始行於中廟之世, 則未嘗以祖宗之所未行, 而持難也。 又未嘗以事在久遠, 而廢沮也。 雖以故事言之, 漢、唐以來, 宋氏家法, 最稱純正, 而元祐皇后之復號, 程子是之。 況今神德王后尊號未替, 貞陵儀物, 尙存王章, 非如昭陵之改封、元祐之復位, 爲重且難也。 只是追擧闕典, 更進一節, 備極情文而已。 如此然後方可合於天理, 順於人情矣。 國家典禮, 關係至重, 論議已發, 群情難遏, 不可不揆度義理, 斷以行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