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역경자료실 ▒

28.택풍대과(澤風大過)

천하한량 2007. 5. 3. 17:18

28.택풍대과(澤風大過)

大過棟橈(대과동요) : <대과>는 기둥이 흔들리니,

利有攸往亨(이유유왕형) : 갈 바를 둠이 이로와서 형통하니라.


彖曰(단왈) : 단에 이르기를

大過大者過也(대과대자과야) : '大過'는 큰 것이 지나침이요,

棟橈本末弱也(동요본말약야) : '동요'는 본말이 약한 것이다.

剛過而中(강과이중) : 강한 것이 지나치되 중정하고,

巽而說行(손이열행) : 겸손하고 기쁨으로 행함이라.

利有攸往乃亨(이유유왕내형) : 가는 바를 둠이 이로와서 이에 형통하니,

大過之時大矣哉(대과지시대의재) : 대과의 때가 크도다.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澤滅木大過(택멸목대과) : 못이 나무를 없애는 것이 <대과>니,

君子以獨立不懼(군자이독립부구) : 군자가 홀로 서도 두려워 하지 않으며

遯世无悶(둔세무민) : 세상을 멀리해도 민망하게 여기지 않느니라.


初六(초육) : 초육은

藉用白茅无咎(자용백모무구) : 자리를 까는데 흰 띠풀을 쓰니 허물이 없느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藉用白茅(자용백모) : '자용백모'는

柔在下也(유재하야) : 부드러운 것이 아래에 있음이라.


九二(구이) : 구이는

枯楊生(고양생) : 마른 버들이 싹이 나며

老夫得其女妻(노부득기여처) : 늙은 지아비가 그 처를 얻으니,

无不利(무부리) : 이롭지 않음이 없느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老夫女妻(노부여처) : '노부여처'는

過以相與也(과이상여야) : 지나침으로써 함께 하느니라.


九三(구삼) : 구삼은

棟橈凶(동요흉) : 기둥이 흔들리니 흉하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棟橈之凶(동요지흉) : '동요지흉'은

不可以有輔也(부가이유보야) : 가히 도움이 있지 않음이라.


九四(구사) : 구사는

棟隆吉(동륭길) : 기둥이 높아짐이니 길하거니와

有宅吝(유댁인) : 다른 것을 두면 인색하리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棟隆之吉(동륭지길) : '동륭지길'은

不橈乎下也(부요호하야) : 아래에 흔들리지 아니함이라.


九五(구오) : 구오는

枯楊生華(고양생화) : 마른 버들이 꽃이 나며

老婦得其士夫(노부득기사부) : 늙은 지어미가 그 젊은 남자를 얻으니,

无咎无譽(무구무예) : 허물은 없으나 기림도 없으리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枯楊生華(고양생화) : '고양생화'가

何可久也(하가구야) : 어찌 가히 오래갈 것이며,

老婦士夫(노부사부) : '노부사부'가

亦可醜也(역가추야) : 또한 추한 것이다.


上六(상육) : 상육은

過涉滅頂(과섭멸정) : 지나치게 건너다 이마를 멸함이라

凶无咎(흉무구) : 흉하니, 허물할 데가 없느니라.


象曰(상왈) : 상에 이르기를

過涉之凶(과섭지흉) : '과섭지흉'은

不可咎也(부가구야) : 허물할 수가 없느니라

 

【傳】大過, 序卦, 曰頤者, 養也, 不養則不可動, 故受之以大過, 凡物, 養而後, 能成, 成則能動, 動則有過, 大過所以次頤也, 爲卦, 上兌下巽, 澤在木上, 滅木也, 澤者, 潤養於木, 乃至滅沒於木, 爲大過之義, 大過者, 陽過也, 故爲大者過, 過之大, 與大事過也, 聖賢道德功業, 大過於人, 凡事之大過於常者, 皆是也, 夫聖人, 盡人道, 非過於理也, 其制事, 以天下之正理, 矯失之用, 小過於中者則有之, 如行過乎恭, 喪過乎哀, 用過乎儉, 是也, 蓋矯之小過而後, 能及於中, 乃求中之用也, 所謂大過者, 常事之大者耳, 非有過於理也, 唯其大, 故不常見, 以其比常所見者, 大故, 謂之大過, 如堯舜之禪讓, 湯武之放伐, 皆由道也, 道, 无不中无不常, 以世人所不常見, 故謂之大過於常也.

大過, 棟이 橈니 利有攸往하야 亨하니라.

【傳】小過, 陰過於上下, 大過, 陽過於中, 陽過於中而上下, 弱矣, 故爲棟橈之象, 棟, 取其勝重, 四陽, 聚於中, 可謂重矣, 九三九四, 皆取棟象, 謂任重也, 橈, 取其本末, 弱, 中强而本末, 弱, 是, 以橈也, 陰弱而陽强, 君子盛而小人衰, 故利有攸往而亨也, 棟, 今人, 謂之檁.

【本義】大, 陽也, 四陽, 居中過盛, 故爲大過, 上下二陰, 不勝其重, 故有棟橈之象, 又以四陽, 雖過而二五, 得中, 內巽外設, 有可行之道, 故利有所往而得亨也.

彖曰, 大過는 大者 過也오.

【傳】大者過, 謂陽過也, 在事, 爲事之大者過, 與其過之大.


棟橈, 本末이 弱也라.

【傳】謂上下二陰, 衰弱, 陽盛則陰衰, 故爲大者過, 在小過則曰小者過, 陰過也.

【本義】復以卦體, 釋卦辭, 本, 謂初, 末, 謂上, 弱謂陰柔.

剛過而中하고 巽而說行이라 利有攸往하야 乃亨하니

【傳】言卦才之善也, 剛雖過而二五, 皆得中, 是處不失中道也, 下巽上兌, 是, 以巽順和說之道而行也, 在大過之時, 以中道巽說而行, 故利有攸往, 乃所以能亨也. 【本義】又以卦體卦德, 釋卦辭.

大過之時 大矣哉라.

【傳】大過之時, 其事, 甚大, 故贊之曰大矣哉, 如立非常之大事, 興不世之大功, 成絶俗之大德, 皆大過之事也.

【本義】大過之時, 非有大過人之材, 不能濟也, 故歎其大.

象曰, 澤滅木이 大過니 君子 以하야 獨立不懼하며 遯世无悶하나니라.

【傳】澤, 潤養於木者也, 乃至滅沒於木則過甚矣, 故爲大過, 君子, 觀大過之象, 以立其大過人之行, 君子所以大過人者, 以其能獨立不懼, 遯世无悶也, 天下, 非之而不顧, 獨立不懼也, 擧世不見知而不悔, 遯世无悶也, 如此然後, 能自守, 所以爲大過人也.【本義】澤滅於木, 大過之象, 不懼无悶, 大過之行也.

初六, 藉用白茅니 无咎하니라.

【傳】初, 以陰柔巽體而處下, 過於畏愼者也, 以柔在下, 用茅藉物之象, 不錯諸地而藉以茅, 過於愼也, 是以无咎, 茅之爲物, 雖薄而用可重者, 以用之能成敬愼之道也, 愼守斯術而行, 豈有失乎大過之用也, 繫辭, 云苟錯諸地, 而可矣, 藉之用茅, 何咎之有, 愼之至也, 夫茅之爲物, 薄而用, 可重也, 愼斯術也, 以往, 其无所失矣, 言敬愼之至也, 茅雖至薄之物, 然, 用之可甚重, 以之藉薦則爲重愼之道, 是用之重也, 人之過於敬愼, 爲之非難而可以保其安而无過, 苟能愼斯道, 推而行之, 於事, 其无所失矣. 【本義】當大過之時, 以陰柔居巽下, 過於畏愼而无咎者也, 故其象占, 如此, 白茅, 物之潔者.


象曰, 藉用白茅는 柔在下也라.

【傳】以陰柔處卑下之道, 唯當過於敬愼而已, 以柔在下, 爲以茅藉物之象, 敬愼之道也.

九二, 枯楊이 生稊하며 老夫 得其女妻니 无不利하니라.

【傳】陽之大過, 比陰則合, 故二與五, 皆有生象, 九二, 當大過之初, 得中而居柔, 與初密比而相與, 初旣切比於二, 二復无應於上, 其相與, 可知, 是剛過之人而能以中自處, 用柔相濟者也, 過剛則不能有所爲, 九三, 是也, 得中用柔則能成大過之功, 九二, 是也, 楊者, 陽氣易感之物, 陽過則枯矣, 楊, 枯槁而復生稊, 陽過, 而未至於極也, 九二, 陽過而與初, 老夫, 得女妻之象, 老夫而得女處則能成生育之功, 二, 得中居柔而與初, 故能復生稊而无過極之失, 无所不利也, 在大過, 陽爻, 居陰則善, 二與四, 是也, 二不言吉, 方言无所不利, 未遽至吉也, 稊, 根也, 劉琨勤進表, 云生繁華於枯荑, 謂枯根也, 鄭玄易, 亦作荑字, 與稊同.

【本義】陽過之始而比初陰, 故其象占, 如此, 稊, 根也, 榮於下者也, 榮於下則生於上矣, 夫雖老而得女處, 猶能成生育之功也.

象曰, 老夫女妻는 過以相與也라.

【傳】老夫之說少女, 少女之順老夫, 其相與, 過於常分, 謂九二初六陰陽相與之和, 過於常也.


九三, 棟이 橈니 凶하니라.

【傳】夫居大過之時, 與大過之功, 立大過之事, 非剛柔, 得中, 取於人以自輔則不能也, 旣過於剛强則不能與人同, 常常之功, 尙不能獨立, 况大過之事乎, 以聖人之才, 雖小事, 必取於人, 當天下之大任則可知矣, 九三, 以大過之陽, 復以剛自居而不得中, 剛過之甚者也, 以過甚之剛, 動則違於中和而拂於衆心, 安能當大過之任乎, 故不勝其任, 如棟之橈, 傾敗其室, 是以凶也, 取棟爲象者, 以其无輔而不能勝重任也, 或曰三, 巽軆而應於上, 豈无用柔之象乎, 曰言易者, 貴乎識勢之重輕, 時之變易, 三居過而用剛, 巽旣終而且變, 豈復有用柔之義, 應者, 謂志相從也, 三方過剛, 上能繫其志乎. 【本義】三四二爻, 居卦之中, 棟之象也, 九三, 以剛居剛, 不勝其重, 故象橈而占凶.

象曰, 棟橈之凶은 不可以有輔也일새라.

【傳】剛强之過則不能取於人, 人亦不能親輔之, 如棟, 橈折, 不可支輔也, 棟, 當室之中, 不可加助, 是不可以有輔也.

九四, 棟隆이니 吉커니와 有它면 吝하리라.

【傳】四居近君之位, 當大過之任者也, 居柔, 爲能用柔相濟, 旣不過剛則能勝其任, 如棟之隆起, 是以吉也, 起隆取不下橈之義, 大過之時, 非陽剛, 不能濟, 以剛處柔, 爲得宜矣, 若又與初六之陰, 相應則過也, 旣剛柔, 得宜而志復應陰, 是有它也, 有它則有累於剛, 雖未至於大害, 亦可吝也, 蓋大過之時, 動則過也, 有它, 謂更有它志, 吝, 爲不足之義, 謂可少也, 或曰二比初則无不利, 四若應初則爲吝, 何也, 曰二得中而比於初, 爲以柔相濟之義, 四與初, 爲正應, 志相繫者也, 九旣居四, 剛柔, 得宜矣, 復牽繫於陰, 以害其剛則可吝也.

【本義】以陽居陰, 過而不過, 故其象, 隆而占吉, 然下應初六, 以柔濟之則過於柔矣, 故又戒以有它則吝也.

象曰, 棟隆之吉은 不橈乎下也일새라.

【傳】棟, 隆起則吉, 不橈曲以就下也, 謂不下繫於初也.

九五, 枯楊이 生華하며 老婦 得其士夫니 无咎나 无譽리라.

【傳】九五, 當大過之時, 本以中正, 居尊位, 然下无應助, 固不能成大過之功而上比過極之陰, 其所相濟者, 如枯楊之生華, 枯楊, 下生根稊則能復生, 如大過之陽, 興成事功也, 上生華秀, 雖有所發, 无益於枯也, 上六, 過極之陰, 老婦也, 五雖非少, 比老婦則爲壯矣, 於五, 无所賴也, 故反稱婦得, 過極之陰, 得陽之相濟, 不爲无益也, 以士夫而得老婦, 雖无罪咎, 殊非美也, 故云无咎无譽, 象, 復言其可醜也.

【本義】九五, 陽過之極, 又比過極之陰, 故其象占, 皆與二反.

象曰, 枯楊生華 何可久也며 老婦士夫 亦可醜也로다.

【傳】枯楊, 不生根而生華, 旋復枯矣, 安能久乎, 老婦而得士夫, 豈能成生育之功, 亦爲可醜也.

上六, 過涉滅頂이라. 凶하니 无咎하니라.

【傳】上六, 以陰柔, 處過極, 是小人, 過常之極者也, 小人之所謂大過, 非能爲大過人之事也, 直過常越理, 不恤危亡, 履險蹈禍而已, 如過涉於水, 至滅沒其項, 其凶, 可知, 小人, 狂躁以自禍, 蓋其宜也, 復將何尤, 故曰无咎, 言自爲之, 无所怨咎也, 因澤之象而取涉義.

【本義】處過極之地, 才弱不足以濟, 然於義, 爲无咎矣, 蓋殺身成仁之事, 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過涉之凶은 不可咎也니라.

【傳】過涉至溺, 乃自爲之, 不可以有咎也, 言无所怨咎.

  29.

☵☵

坎上坎下 重水坎

【傳】習坎, 序卦, 物不可以終過, 故受之以坎, 坎者, 陷也, 理无過而不己, 過極則必陷, 坎所以次大過也, 習, 謂重習, 他卦雖重, 不加其名, 獨坎, 加習者, 見其重險, 險中復有險, 其義, 大也, 卦, 中一陽, 上下二陰, 陽實陰虛, 上下无據, 一陽, 陷於二陰之中, 故爲坎陷之義, 陽居陰中則爲陷, 陰居陽中則爲麗, 凡陽, 在上者, 止之象, 在中, 陷之象, 在下, 動之象, 陰, 在上, 說之象, 在中, 麗之象, 在下, 巽之象, 陷則爲險, 習, 重也, 如學習溫習, 皆重複之義也, 坎, 陷也, 卦之所言, 處險難之道, 坎, 水也, 一始於中, 有生之最先者也, 故爲水, 陷, 水之體也.


習坎, 有孚하야 維心亨이니 行하면 有尙이리라.

【傳】陽實, 在中, 爲中有孚信, 維心亨, 維其心, 誠一, 故能亨通, 至誠, 可以通金石蹈水火, 何險難之不可亨, 行有尙, 謂以誠一而行則能出險, 有可嘉尙, 謂有功也, 不行則常在險中矣. 【本義】習, 重習也, 坎, 險陷也, 其象, 爲水, 陽陷險中, 外虛而中實也, 此卦, 上下皆坎, 是爲重險, 中實, 爲有孚心亨之象, 以是而行, 必有功矣, 故其占, 如此.

彖曰, 習坎은 重險也니

【本義】釋卦名義.


水 流而不盈하며 行險而不失其信이니

【傳】習坎者, 謂重險也, 上下, 皆坎, 兩險, 相重也, 初六, 云坎窞, 是坎中之坎, 重險也, 水流而不盈, 陽動於險中而未出於險, 乃水性之流行而未盈於坎, 旣盈則出乎坎矣, 行險而不失其信, 剛陽中實, 居險之中, 行險而不失其信者也, 坎中實, 水就下, 皆爲信義有孚也.

【本義】以卦象, 釋有孚之義, 言內實而行有常也.

維心亨은 乃以剛中也오.

【傳】維其心, 可以亨通者, 乃以其剛中也, 中實, 爲有孚之象, 至誠之道, 何所不通, 以剛中之道而行則可以濟險難而亨通也.


行有尙은 往有功也라.

【傳】以其剛中之才而往則有功, 故可嘉尙, 若止而不行則常在險中矣, 坎, 以能行, 爲功. 【本義】以剛在中, 心亨之象, 如是而往, 必有功也.

天險은 不可升也오. 地險은 山川丘陵也니 王公이 設險하야 以守其國하나니 險之時用이 大矣哉라.

【傳】高不可升者, 天之險也, 山川丘陵, 地之險也, 王公君人者, 觀坎之象, 知險之不可陵也, 故設爲城廓溝池之險, 以守其國, 保其民人, 是有用險之時, 其用, 甚大故, 贊其大矣哉, 山河城池, 設險之大端也, 若夫尊卑之辨, 貴賤之分, 明等威, 異物采, 凡所以杜絶陵僭, 限隔上下者, 皆軆險之用也. 【本義】極言之而鑽其大也.

象曰, 水 洊至 習坎이니 君子 以하야 常德行하며 習敎事하나니라.

【傳】坎爲水, 水流, 仍洊而至, 兩坎相習, 水流仍洊之象也, 水自涓滴, 至於尋丈, 至於江海, 洊習而不驟者也, 其因勢就下, 信而有常, 故君子, 觀坎水之象, 取其有常則常久其德行, 人之德行, 不常則僞也, 故當如水之有常, 取其洊習相受則以習熟其敎令之事, 夫發政行敎, 必使民, 熟於聞聽然後, 能從, 故三令五申之, 若驟告未喩, 遽責其從, 雖嚴刑以驅之, 不能也, 故當如水之洊習. 【本義】治己治人, 皆必重習然後, 熟而安之.

初六, 習坎애 入于坎窞이니 凶하니라.

【傳】初以陰柔居坎險之下, 柔弱无援而處不得當, 非能出乎險也, 唯益陷於深險耳, 窞, 坎中之陷處, 己在習坎中, 更入坎窞, 其凶, 可知.

【本義】以陰柔, 居重險之下, 其陷, 益深, 故其象占, 如此.

象曰, 習坎入坎은 失道라 凶也라.

【傳】由習坎而更入坎窞, 失道也, 是以, 凶, 能出於險, 乃不失道也.

九二, 坎애 有險하나 求를 小得하리라.

【傳】二當坎險之時, 陷上下二陰之中, 乃至險之地, 是有險也, 然, 其剛中之才, 雖未能出乎險中, 亦可小自濟, 不至如初, 益陷入于深險, 是所求, 小得也, 君子, 處險難而能自保者, 剛中而已, 剛則才足自衛, 中則動不失矣.

【本義】處重險之中, 未能自出, 故爲有險之象, 然, 剛而得中, 故其占, 可以求小得也.

象曰, 求小得은 未出中也일새라.

【傳】方爲二陰所陷, 在險之地, 以剛中之才, 不至陷於深險, 是所求小得, 然, 未能出坎中之險也.

六三, 來之애 坎坎하며 險애 且枕하야 入于坎窞이니 勿用이니라.

【傳】六三, 在坎陷之時, 以陰柔而居不中正, 其處, 不善, 進退如居, 皆不可者也, 來下則入于險之中, 之上則重險也, 退來與進之, 皆險, 故云來之坎坎, 旣進退皆險而居亦險, 枕, 謂支倚, 居險而支倚, 以處, 不安之甚也, 所處, 如此, 唯益入於深險耳, 故云入于坎窞, 如三所處之道, 不可用也, 故契勿用. 【本義】以陰柔不中而而履重險之間, 來往, 皆險, 前險而後枕, 其陷, 益深, 不可用也, 故其象占, 如此, 枕, 倚著未安之意.


象曰, 來之坎坎은 終无功也리라.

【傳】進退皆險, 處又不安, 若用此道, 當益入于險, 終豈能有功乎, 以陰柔, 處不中正, 雖平易之地, 尙致悔咎, 况處險乎, 險者, 人之所欲出也, 必得其道, 乃能去之, 求去而失其道, 益困窮耳, 故聖人, 戒如三所處, 不可用也.

六四, 樽酒와 簋貳를 用缶하고 納約自牖면 終无咎하리라.

【傳】六四, 陰柔而下无助, 非能濟天下之險者, 以其在高位, 故言爲臣處險之道, 大臣, 當險難之時, 唯至誠見信於君, 其交, 固而不可間, 又能開明君心則可保无咎矣, 夫欲上之篤信, 唯當盡其質實而已, 多儀而尙飾, 莫如燕享之禮, 故以燕享, 喩之, 言當不尙浮飾, 唯以質實, 所用, 一樽之酒, 二簋之食, 復以瓦缶, 爲器, 質之至也, 其質實如此, 又須納約自牖, 納約, 謂進結於君之道, 牖, 開通之義, 室之暗也, 故設牖, 所以通明, 自牖, 言自通明之處, 以况君心所明處, 詩云天之牖民, 如壎如箎, 毛公, 訓牖爲道, 亦開通之謂, 人臣, 以忠信善道, 結於君心, 必自其所明處, 乃能入也, 人心, 有所蔽, 有所通, 所蔽者, 暗處也, 所通者, 明處也, 當就其明處而告之, 求信則易也, 故云納約自牖, 能如是則雖艱險之時, 終得无咎也, 且如君心, 蔽於荒樂, 唯其蔽也故爾, 雖力詆其荒樂之非, 如其不省, 何, 必於所不蔽之事, 推而及之則能悟其心矣, 自古, 能諫其君者, 未有不因其所明者也, 故訐直强勁者, 率多取忤而溫厚明辯者, 其說, 多行, 且如漢祖, 愛戚姬, 將易太子, 是其所蔽也, 群臣爭之者, 衆矣, 嫡庶之義, 長幼之序, 非不明也, 如其蔽而不察, 何, 四老者, 高祖, 素知其賢而重之, 此其不蔽之明心也, 故因其所明而及其事則悟之如反手, 且四老人之力, 孰與張良群公卿及天下之士, 其言之切, 孰與周昌叔孫通, 然而不從彼而從此者, 由攻其蔽與就其明之異耳, 又如趙王太后, 愛其少子長安君, 不肯使質於齊, 此其蔽於私愛也, 大臣, 諫之雖强, 旣曰蔽矣, 其能聽乎, 愛其子而欲使之長久富貴者, 其心之所明也, 故左師觸龍, 因其明而導之以長久之計, 故其聽也, 如響, 非惟告於君者, 如此, 爲敎者, 亦然, 夫敎, 必就人之所長, 所長者, 心之所明也, 從其心之所明而入然後, 推及其餘, 孟子所謂成德達才, 是也.

【本義】鼂氏云先儒, 讀樽酒簋爲一句, 貳用缶爲一句, 今從之, 貳, 益之也, 周禮, 大祭, 三貳, 弟子職, 左執虛豆, 右執挾七, 周旋而貳, 是也, 九五, 尊位, 六四, 近之在險之時, 剛柔, 相際, 故有但用薄禮, 益以誠心, 進結自牖之象, 牖, 非所由之正而室之所以受明也, 始雖艱阻, 終得无咎, 故其占, 如此.

象曰, 樽酒簋貳는 剛柔際也일새라.

【傳】象, 只擧首句, 如此, 比多矣, 樽酒簋貳, 質實之至, 剛柔相際接之道, 能如此則可終保无咎, 君臣之交, 能固而常者, 在誠實而已, 剛柔, 指四與五, 謂君臣之交際也. 【本義】鼂氏曰陸氏釋文本, 无貳字, 今從之.

九五, 坎不盈이니 祗旣平하면 无咎리라.

【傳】九五, 在坎之中, 是不盈也, 盈則平而出矣, 祗, 宜音秖, 抵也, 復卦, 云无祗悔, 必抵於己平則无咎, 旣曰不盈則是未平而尙在險中, 未得无咎也, 以九五剛中之才, 居尊位, 宜可以濟於險, 然, 下无助也, 二, 陷於險中, 未能出, 餘皆陰柔, 无濟險之才, 人君, 雖才, 安能獨濟天之險, 居君位而不能致天下, 出於險則爲有咎, 必祗旣平, 乃得无咎.

【本義】九五, 雖在坎中, 然, 以陽剛中正, 居尊位而時亦將出矣, 故其象占, 如此.

象曰, 坎不盈은 中이 未大也라.

【傳】九五, 剛中之才而得尊位, 當濟天下之險難而坎尙不盈, 乃未能平乎險難, 是其剛中之道, 未光大也, 險難之時, 非君臣, 恊力, 其能濟乎, 五之道, 未大, 以无臣也, 人君之道, 不能濟天下之險難則爲未大, 不稱其位也. 【本義】有中德而未大.

上六, 係用徽纏하야 寘于叢棘하야 三歲라도 不得이니 凶하니라.

【傳】上六, 以陰柔而居險之極, 其陷之深者也, 以其陷之深, 取牢獄爲喩, 如係縛之以徽纏, 囚寘於叢棘之中, 陰柔而陷之深, 其不能出矣, 故云至于三歲之久, 不得免也, 其凶, 可知.

【本義】以陰柔, 居險極, 其象占, 如此.

象曰, 上六失道는 凶三歲也리라.

【傳】以陰柔而自處極險之地, 是其失道也, 故其凶, 至于三歲也, 三歲之久而不得免焉, 終凶之辭也, 言久, 有曰十, 有曰三, 隨其事也, 陷于獄, 至于三歲, 久之極也, 他卦, 以年數言者, 亦各以其事也, 如三歲不興十年乃字, 是也.

 

'▒ 역경자료실 ▒'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30.이위화(離爲火)  (0) 2007.05.03
29.감위수(坎爲水)  (0) 2007.05.03
27.산뢰이(山雷頤)  (0) 2007.05.03
26.산천대축(山川大畜)  (0) 2007.05.03
25.천뢰무망(天雷无妄)  (0) 200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