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議政府議之。 領議政黃喜、右議政許稠議曰: “國初承高麗舊例, 設進士試者, 爲勸勵初學, 故進士居館者, 稱爲寄齋, 坐次則生員爲一行, 寄齋爲一行。 乞依舊例, 進士幼學, 尙齒坐於生員之下。” 左參贊河演議曰: “三代而下, 設科取士, 以開賢路, 人才俊傑, 恒由科目, 其取士之道, 務得明經行修者爾。 昔在高麗, 以古賦十韻詩爲進士試, 特遣試員取之, 簾前放牓。 又以六韻八角, 幷試於及第。 若生員試則科擧旣畢, 令成均館試以疑義, 無試官, 又無放牓。 是以儒生自幼及長, 專務詩句, 不事經學, 蒙養不正, 士風頹靡。 臣聞諺傳, 朝廷使臣張溥詩云: ‘香燈處處皆歸佛, 烟火家家競事神。 惟有數間夫子廟, 滿庭荒草寂無人。’ 此譏當時學校之政之極衰也。 說者謂: ‘先儒如李穡, 初由進士而達, 進士則初學興起之端也。’ 臣意以爲方其幼也, 講習《小學》之道, 收其放心, 養其德性, 欲其習與智長, 禮與心成, 以基《大學》之根本, 焉有以風雲月露之習, 設之科目, 搖蕩其幼稚之心乎? 幸有李穡命世之才, 天資明敏, 自然拔萃離倫, 以經學文章, 特鳴於世, 而賁飾斯文者也。 豈以進士試興起斯人而致之哉? 我太祖康獻大王開國興化, 首革進士試, 而崇重生員, 別置試官取之, 臨軒放牓。 由是中外儒生, 皆習經學, 通五經者, 比比有之, 已爲成憲。 方今復設進士試, 自後四部生徒, 潛挾詩章, 怠於經學, 雖讀日課, 不究意味, 志意荒蔽, 將若之何? 且於式年, 因三次鄕館試, 來往京外, 齎糧廢農, 徒令國家多事而已, 詩學之興, 何補於治道乎? 乞遵盛朝已定之法, 還革進士試, 務以經學爲本根, 詞章爲枝葉, 則將見經明行修之士, 蔚然作興矣。 今進士李寬義等飾辭上言, 欲與生員間坐, 殊無廉讓之心, 殆非儒士之行, 乞如禮曹之議, 以正士風。 其坐次, 亦依舊例, 與幼學齒序。” 左贊成申槪、右贊成李孟畇、右參贊崔士康議曰: “生員進士坐次, 乞依禮曹已曾受敎施行。” 上從槪等之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