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惠嬪, 思悼綏德敦慶弘仁景祉章倫隆範基命彰休, 莊獻世子之配, 我寧考正宗文成武烈聖仁莊孝大王之本生母也。 寧考以英廟, 命爲思悼兄孝章世子嗣, 故寧考卽位, 遵英廟遺敎追尊孝章爲王。 賢嬪爲后, 奉之宗廟, 示民不貳本。 乃惟所生之義, 至尊至大, 追諡思悼曰莊獻, 稱廟曰景慕宮, 祭儀下宗廟一等, 稱墓曰園。 而進嬪宮號曰惠慶, 恒言稱慈宮凡尊奉之禮, 進獻之節, 亦下大妃一等。 於是國人, 服寧考之孝, 而事嬪擬於長樂者, 四十年如一日矣。 我聖上嗣服之十五年乙亥十二月十五日乙丑, 嬪薨于昌慶宮之景春殿, 春秋八十有一。 大臣閣臣獻議, 引宋程正公^頤論濮園禮, 上及王大妃服大功, 中宮服小功, 王世子服緦。 有司攷諡法, 聰明睿智曰獻, 夙夜儆戒曰敬, 遂上諡曰獻敬, 明年丙子三月初三日, 祔于莊獻之顯隆園, 禮也。 園舊號永祐, 在楊州治之拜峯山。 寧考己酉, 以風水不叶吉, 移奉于水原府^花山癸坐之岡, 改今號陵墓。 追祔多同兆而異封, 是園之法方中也, 寧考命虛其左, 爲合墳之制曰, ‘予之情事異於人也。’ 至是因其制以相役, 嗚呼! 慟哉! 上, 以臣祖淳夙事寧考, 地又屬肺腑, 命進幽宮之誌, 而慈殿又書下行錄于廷, 俾撰詞者, 得以徵信。 臣承命悸懼欲辭, 而情又不敢, 則乃拜手稽首而撰次焉。 謹按嬪姓洪氏, 系出安東之豐山縣。 上祖之慶, 高麗國學直學, 自是世有顯人。 入我朝, 有諱履祥, 復大顯, 官大司憲, 贈領議政諡文敬。 再轉而爲永安尉文懿公諱柱元, 尙宣祖女貞明公主。 高祖諱萬容, 禮曹判書, 諡貞簡, 曾祖諱重箕, 司僕寺僉正, 贈左贊成, 祖諱鉉輔, 禮曹判書贈領議政, 諡貞獻。 考諱鳳漢, 遭際英廟, 官至領議政, 諡翼靖。 娶韓山李氏^高麗^韓山伯穡之後, 觀察使潗之女。 以英廟十一年乙卯六月十八日丙戌, 生嬪于盤松坊外氏第。 前夕, 翼靖公夢黑龍蟠寢上, 金鱗照耀, 厥明嬪乃降。 自幼孝友慈仁, 莊重溫和, 未嘗違父母志, 甫四五歲, 卽不出中門之外。 戲嬉不事, 不喜芬華, 見同輩兒衣飾華麗, 泊然無歆艶色。 七歲, 貞獻歿時, 外氏因婚而宴。 或請與往觀, 不肯曰, ‘身有祖父服, 何忍與吉事? 其人以 ‘七歲不受服’, 强之, 嬪曰, ‘吾雖不受服, 父親在縗絰中, 不可赴也’, 聞者大奇之。 癸亥, 英廟爲莊獻擇配, 嬪方九歲, 膺三揀。 英廟命翼靖公, 授《小學》、《內訓》、《御製訓書》等書于別宮, 嬪一聞輒通, 其義記誦無遺, 我寧考嘗語筵臣曰。 ‘我慈宮, 自少凡耳目之所經涉, 終身不忘, 自宮中故事, 以至國朝典憲, 人家氏族, 靡所不記。 予或有所疑, 未嘗不仰質, 仰質未嘗不歷歷指敎, 聰明博識, 予不敢仰企也。’ 甲子正月, 冊爲世子嬪, 是月行嘉禮, 朝見于英廟及仁元大妃, 貞聖后祥和之貌, 渾然天成, 進退周旋禮儀。 棣棣六宮, 觀者無不動色, 三殿相賀曰, ‘得此佳婦, 國家之福也。’ 旣上奉三殿及暎嬪, 洞屬如不及, 問寢必坐而待曙。 恪遵英廟訓誨, 盡力服行, 待諸翁主, 友愛篤洽, 諸主亦皆誠心輻輳。 雖鄭致達妻之性狡難化者, 不敢露纖芥之色, 而嬪之所以推誠處之者, 驩然有餘裕也。 〔庚〕午冬懿昭世孫生。 未幾薨。 三殿大傷疚。 嬪恐其增戚也, 進見之際, 色辭如常。 至壬申九月我寧考誕降英廟喜甚謂嬪曰: ‘汝以貞明之孫, 嬪于王家, 今有大功於宗社, 奇幸何可勝也?” 嬪愈小心恭愼, 不敢自懈撫愛。 寧考, 極其慈恩, 然敎導必以義方, 衣服飮食, 務從儉約, 勸學勉德, 每以聖人爲期。 我寧考邃學峻德, 實由天縱, 而蒙養之正, 蓋有賴耳。 及至庚戌大慶, 睿齡已近六旬, 而保抱看護, 不憚晝夜, 殷勤劬勞。 若寧考, 初寧考每曰: ‘慈宮至誠, 上格神明, 有此邦慶, 誕辰同日, 天意豈偶然也?” 丁丑, 貞聖、仁元兩后, 相繼禮陟, 嬪悲慕哀痛, 九時哭泣, 未嘗一闕。 祭奠必皆躬執曰, ‘不於此時, 少伸微誠, 何以報眷愛之恩也?” 自兩后之喪, 內政無統攝, 嬪嚴束宮人, 不敢失舊規, 奉承英廟, 尤致誠敬, 英廟嘉賞不已, 常稱孝婦。 己卯貞純后入宮嬪執婦道如事貞聖。 旣而二外家不相能(搆)〔構〕釁日深往往事有至難言者, 嬪恭怡遜默, 和氣藹然, 宮中上下, 至今悅服, 以爲難也。 壬午閏五月, 莊獻薨, 嬪抱穹壤之痛, 懷宗社之憂, 屛俟私第。 不遠而復, 則銜恩制義, 黽勉人世, 祗見之日, 和敬彌著。 英廟大感歎, 手書扁曰, 嘉孝堂, 命揭寢室。 由是思媚兩殿, 導迪聖胤, 茹茶如甘, 履艱愈泰, 終乃措國本於磐石, 垂令名於無窮, 苟非至誠動天地, 至性盡人倫, 則何以有此? 嗚呼! 偉哉! 是年賜號惠嬪。 丙申英廟昇遐, 嬪號慕罔極, 哀毁過制, 見者感動。 寧考二年戊戌, 進號孝康, 七年癸卯, 加上號慈禧, 八年甲辰, 加上號貞宣, 十九年乙卯, 以莊獻及嬪寶甲載回, 加上號徽穆。 二月寧考奉慈駕, 詣顯隆園, 祗謁仙寢, 還至水原府, 行大宴禮于行宮。 問高年賜士庶米推恩, 賜六十一歲及七十以上爵。 上及百官, 皆簪花入都, 光輝之盛, 簡牒所未有也。 明年丙辰六月, 寧考行內宴于迎春軒, 命戚臣之與宴者, 皆得仰瞻。 每歲誕日, 必進饌以开慶, 寧考常稱朱文公但願年年似今日之句曰, ‘晦翁先獲我心也。’ 庚申六月, 寧考开有司備饌, 俄忽弗豫, 竟至賓天, 天乎冤哉? 嬪以七旬之齡, 遽嬰逆理之痛, 崩霣冤酷, 幾不能保。 自此不復進常膳, 惟以粥飮度日也。 今上服闋, 將加上尊號, 力拒之曰, ‘吾遭庚申之變, 而不死亦頑矣, 何忍受號?” 爲甲子以冊禮舊甲, 上自內進饌, 而命詞臣撰樂章及致詞, 其後又再行, 八年之間, 三擧是禮焉。 乙丑元日, 以寶齡望八廷賀。 是月貞純后禮陟, 是時已及大耋, 不能行步, 猶哀慕如丙申。 乙亥, 以望九如乙丑禮。 是秋患痰眩, 設議藥廳, 彌月少瘳, 遂撤直擧賀儀, 未幾疾旋篤。 及奉諱日, 衣襚衿冒, 以至巾帷之微, 皆嘗預具曰, ‘他日無煩民市也。’ 嗚呼! 盛哉。 誕二男二女, 長懿昭世孫, 次卽寧考妃。 卽今王大妃殿下父淸原府院君^靖翼公^金時默, 女長淸衍君主, 下嫁光恩副尉^金箕性, 次淸璿郡主, 下嫁興恩副尉^鄭在和。 寧考二男二女, 宜嬪ㆍ成氏生文孝世子, 一女未周歲卒。 今上殿下及淑善翁主皆綏嬪朴氏誕生。 中宮金氏父永安府院君^祖淳, 主下嫁永明尉洪顯周, 今上一男, 卽王世子, 一女幼未封。 嬪天姿愷悌, 識慮高明, 非禮勿動, 處事惟愼。 事莊獻, 克敬克順, 濟以箴警, 莊獻甚敬重之。 時有諮議, 多所裨補, 厥或違忤, 從容理奪。 關雎鍾皷之樂, 近代罕比。 己巳以後, 莊獻受命代理, 則深存憂懼, 十四年間, 審〔幾〕察微, 彌綸調護者, 百千其方, 寧考每與筵臣, 語及當時事, 未嘗不慼然改容也曰, ‘慈德慈功, 外人何以能盡知也?’ 孝純后宮人, 有竊毁莊獻法服者, 事覺, 宮中悚慄, 將聞於上。 后大慼其人, 自分必死, 嬪和顔謂后曰, ‘下輩無識, 卽何足責? 願勿慼也,’ 戒宮人無敢洩, 不令上知之。 后終身感德之, 而后家人道此事, 至有泣下者, 德性之寬和如此。 國榮之稔惡也, 納其妹於宮中, 號爲元嬪, 覬覦匪分, 中壼幾危者數, 逆折奸〔萌〕, 極力保護, 終底於安泰。 而宮中事秘, 莫有知者, 故不逞之人, 反倡邪說, 以爲 ‘中壼之瀕危, 慈宮有力焉。’ 嗚呼! 其謂天可誣也, 已是不可以不辨也。 莊敬之心, 至老不已, 奉先之誠, 根於天性, 故恒居必早御盥櫛, 齊整端肅, 雖末疾沈篤之時, 尋常昏囈, 亦皆侍奉貞聖ㆍ貞純兩聖母之語。 而至英廟誕辰, 夜中命侍者, 扶起而坐曰, ‘今日行眞殿酌獻, 吾何敢偃臥乎?’ 時不能轉側者, 已有日矣。 今上克繼寧考之志, 奉養如昔日, 兩宮慈孝, 融融洩洩, 而上每過宮則喜溢于色, 必設饌以勸也, 常以不得日日見爲恨。 及大漸之朝, 上, 侍側而已, 不能省矣, 嗚呼! 痛哉。 臣竊伏惟念日月之光, 非摸〔畫〕可得, 瀛海之深, 非測蠡可窮。 然今臣之所述, 非臣之所敢揄揚也。 英廟而爲之舅, 寧考慈殿而爲之子若婦焉, 二考, 堯、舜也, 慈殿, 任、姒也。 聖人而媺其婦, 聖人而顯其親, 言可以耀千秋, 行可以爲萬世。 則又何加焉? 若夫正壼儀於貳極, 啓長發之嘉祥, 天也, 居其實, 無其名, 巍巍乎有而不與, 亦天也, 天之所作爲, 非人之所敢知也。 雖然, 有侐閟宮幷宗廟而饗之, 於千萬年, 本支昌熾, 聖子神孫, 繼繼繩繩者, 皆嬪之德之功之賜也。 豈曰不顯, 又誰曰不然? 嗚呼! 盛哉, 嗚呼! 痛哉。【檢校提學金祖淳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