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山伯^李穡卒于驪興^神勒寺。 訃聞, 上輟朝, 致祭賜賻, 諡文靖。 穡字穎叔, 號牧隱, 韓州人, 征東行中書省郞中都僉議贊成事諡文孝公^穀之子。 自幼聰慧異常, 年十四, 中成均試。 至正戊子, 穀在元朝, 爲中瑞司典簿, 穡以朝官子, 補國子監生員。 辛卯正月, 穀還本國卒, 奔喪終制。 癸巳, 恭愍王設初科, 知貢擧李齊賢等, 擢穡爲魁, 秋, 中征東省解元。 甲午, 中會試, 對策殿庭, 中第二甲第二名。 讀券官參知政事杜秉彛、翰林承旨歐陽玄諸公, 大加稱賞, 勑受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 東歸須次, 王就加典理正郞、藝文應敎、兼春秋編修。 乙未, 陞內史舍人, 夏, 如京仕翰林院。 丙申, 以母老棄官東歸, 秋, 拜吏部侍郞, 再遷至右副承宣。 由是昵居喉舌凡七年。 辛丑, 紅賊陷京城, 王南行。 穡從王行, 弼成克復, 策勛一等, 賜以鐵券。 癸卯, 宣授征東行中書省儒學提擧, 拜本國密直提學, 賜端誠保理功臣之號。 丁未, 宣授征東省郞中。 以本國判開城兼成均大司成, 擧一時通經術者鄭夢周、李崇仁等六七人, 皆兼學官, 分經授業, 常與論難, 各盡其極。 穡辨析折衷, 竟夕忘倦。 於是, 記誦之習, 功利之說稍息, 而性理之學復興。 己酉, 同知貢擧, 與知貢擧李仁復請王, 始用中朝科擧之法。 穡凡主貢擧四次, 人服其公。 王構魯國影殿, 窮極侈麗, 侍中柳濯, 上書請止, 王怒, 欲誅濯, 命穡製諭衆文。 穡請罪名, 王數濯四罪。 穡對曰: “此非可殺之罪, 願更思之。” 王益怒, 促愈亟, 穡曰: “臣寧得罪, 安敢爲文, 以成其罪!” 王遂感悟, 濯得全。 辛亥, 丁母憂。 壬子, 王命起復政堂文學, 以疾辭。 甲寅, 王薨, 穡方疾篤, 杜門七八年。 壬戌, 拜判三司事。 戊辰, 崔瑩請攻定遼衛, 禑命耆老兩府會議可否, 皆希旨, 否者少而可者多。 穡亦附衆議, 退謂子弟曰: “今日我爲汝輩從逆義之論。” 及上回軍, 執退瑩等, 起穡爲門下侍中。 自恭愍之薨, 天子每徵執政大臣入朝, 皆畏懼不敢行, 及穡爲相, 欲廢王昌親朝, 又欲王官監國, 自請入朝, 遂以穡爲賀正使。 太祖稱之曰: “慷慨哉是翁!” 穡以太祖威德日盛, 中外歸心, 恐其未還乃有變, 請一子從行, 太祖以殿下爲書狀官。 天子素聞穡名, 引見從容語曰: “汝仕元朝爲翰林, 應解漢語。” 穡遽以漢語對曰: “親朝。” 天子未曉其志, 問曰: “說甚麿?” 禮部官傳奏之。 穡久不入朝, 語頗艱澁, 天子笑曰: “汝之漢語, 正似納哈出。” 穡還語人曰: “今皇帝, 心無所主也。 我意帝必問此事, 帝不之問, 而所問皆非我意也。” 時論譏之曰: “大聖人度量, 俗儒可得而議乎?” 冬, 恭讓王立。 穡以時論不與, 見貶至于五次, 及太祖卽位, 以故舊原之。 每進見, 退語子弟曰: “眞受命聖明之主也。” 又嘗請止營繕, 及退, 人有問之者, “創業之主, 廟社宮室官府城郭, 不可緩也。” 乙亥秋, 請遊關東, 入五臺山, 因欲留居, 上遣使召。 至, 封韓山伯。 穡進見曰: “開國之日, 何不使我知之? 我若知之, 當行揖讓之禮, 更有光矣。 豈(若)〔可〕使馬賈爲首乎?” 指裵克廉也。 南誾曰: “何得使汝老腐儒知之!” 上叱誾使不復言, 待以故舊之禮, 送至中門。 後有議之者, 南在召穡子種善謂曰: “尊公發狂言, 有議之者, 不去必受禍。” 丙子夏五月, 請避暑神勒寺, 將行疾作, 旣至疾革。 有僧進欲有言, 穡擧手揮之曰: “死生之理, 吾無疑矣。” 言訖而卒。 穡天資明睿, 學問精博, 秉心寬恕, 處事詳明。 爲宰相, 務遵成憲, 不喜紛更, 勉進後學, 孜孜不倦。 爲文章, 操筆卽書, 辭意精到。 有集五十五卷行于世。 爲家不問有無費, 平生無疾言遽色, 樽俎之間, 油油然處之不及亂。 襟懷灑落, 言動從容, 久居寵利, 而不以爲喜, 再遭屯亂, 而不以爲慼。 晩年奉旨, 銘指空、懶翁二浮圖, 其徒因來往于門, 頗有佞佛之譏。 穡聞之曰: “彼謂追福君親, 予不敢拒也。” 穡三男, 長種德, 次種學, 皆官至密直, 先歿。 次種善, 今爲兵曹參議。 |